近日,臨江市興隆街道東盛社區的“說事墻”成為社區居民熱議的“網紅打卡點”,通過“墻上反映、線下解決、公開反饋”的閉環機制,將“說事墻”打造成聽民意、聚民智、解民憂的“民生直通車”,讓居民“小事有處說、大事有人管,難事齊心辦”。 為高效收集居民訴求并及時處理問題,社區在魯達全景、嘉園小區的景觀墻上引入了“說事墻”機制。“說事墻”上不僅匯集了房屋出售、家政維修推薦及社區通知公告等內容,還張貼著居民的“心事便簽”。社區工作人員定時查看“說事墻”,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,并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跟進處理。例如,居民張阿姨在“說事墻”上反映家中下水管道堵塞,不知該聯系何人處理。社區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問題后,立即聯系疏通師傅,協助張阿姨順利解決了下水管道堵塞的難題;獨居高齡的李大爺因行動不便,通過“說事墻”尋求家政服務,社區工作人員迅速響應,為李大爺安排了合適的家政服務人員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卻切實解決了居民的迫切需求,贏得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。 自“說事墻”設立以來,已累計收到居民訴求事項12條,其中有效解決9條,另有3條正在持續跟進辦理中。居民們每每走到“說事墻”下總會駐足瀏覽,看看自己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,或者看看鄰里間有哪些新鮮事。“說事墻”不僅是一個問題反饋的平臺,更成為社區居民交流互動、增進感情的橋梁。 一面會“說話”的墻,串聯起基層治理的“千條線”。從“有事沒處說”到“有事搶著議”。“說事墻”讓居民成為社區民主自治的主體和受益者,當居民的“聲音”被看見、被重視、被落實,社區治理便煥發出溫暖底色。伴隨著“說事墻”模式的推行應用,越來越多的“民生清單”轉變為居民的“幸福清單”,生動描繪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會藍圖。 初審:郭小宇 復審:韓鐵英 終審:曹夢南 |